“完美证据”之间的较量
(来源:武汉市审计局网站)
武汉市审计局 季勤
武汉市审计局在对某投资公司经责审计中,采用超声波仪器测量钢筋间距、钻芯取样测量钢筋大小及道路混凝土的厚度,将测量数据与施工图纸进行比对,巧用工具锁定证据,精准查实施工方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的事实。
抓住重点 疑点初现
被审单位是一家投资公司,主营业务是项目投资、建设及融资。该公司在近三年中共实施66个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涉及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合同、质量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多个环节,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对所有项目、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审计难度极高,也不现实。对此,审计组决定按工程类型选取资料较为齐全的项目进行抽查审计,从问题易发多发的工程材料用量、质量、价格等方面作为突破口,以工料分析法作为工程材料审计重要手段,审计工程是否按图施工。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施工方财务资料,将购买的钢筋、混凝土发票中的数量一笔笔的摘录,按材料规格型号分别累加,再与工程结算报告中统计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结算量进行对比,发现钢筋财务采购数量为170吨,钢筋结算数量263吨,财务采购数量比结算数量少36%,远大于正常材料使用比例,存在偷工减料的嫌疑,审计组将此问题列为重要审计疑点。
遭遇抵抗 陷入僵局
为了不打草惊蛇,审计组并没有直接就财务采购数量问题进行质询,而是向工程施工方下发了审计取证,要求施工方确认财务账中的材料采购数量为此工程项目的全部材料用量,施工方很“爽快”地对相关事项进行了确认,回复“情况属实”。拿着这份取证资料,审计组马上又发出了第二张取证,要求施工方确认钢筋采购数量与结算数量的差异,施工方这才如梦方醒,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施工负责人主动上门找到项目审计组长,辩称财务材料用量少是因为部分钢材是从其它工地直接调配过来的,财务没有调账,并提供了相关钢材送货单、监理单位施工期签署的现场钢筋使用量记录等原始凭证。同时,建设单位也出具了关于该工程钢筋使用量情况的说明,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施工方的材料管理和材料调用手续不规范,监理单位和自己也存在现场管理不到位,并附有施工现场的图片,力证钢筋是按图施工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异口同声”,相关资料“环环相扣”,所有资料都在解释钢筋使用数量确实没有差误,更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面对“完美证据”,难道真的是审计人员“多心”了?审计工作顿时陷入了僵局。
巧思善为 真相大白
是采信被审计单位解释到此为止,还是继续延伸追踪一查到底?不查,审计经验让大家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查下去,则有可能徒劳无功、白忙一场。在业务讨论会上,有同志提出:供货单、现场用量记录是施工、监理单方面提供的证据而且有可能是事后补充,证据的真实性难以查证;而施工现场照片仅能反映做了此项工作,也无法反映实际材料用量。施工方就是吃定了钢筋是隐蔽工程,现在无法实物核实。如果有办法能够核实工程钢筋实际用量,问题应该就很容易得到查证。但该如何准确核实工程的钢筋实际用量呢?“我们肉眼看不到,可以用仪器来看嘛”,审计组小周的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于是审计组找到专业检测机构,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起,现场运用超声波仪器测量工程钢筋间距。检测数据显示,设计施工图钢筋间距为160mm,而现场钢筋的平均间距为189mm,明显超出误差范围,清晰锁定了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的事实。在更加“完美”的证据面前,相关方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审计共核减多计钢筋金额16.47万元,建设、监理单位被追究监管不力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