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银色”关心“夕阳”,助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交通学院2012-11-01 17:49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情系“银色” 关心“夕阳” 助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交通学院
交通学院现有离退休职工101人。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校离退休处的指导下,学院老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离退休老同志是学院科学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工作理念,把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作为学院老龄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几年来,学院老龄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一、牢固树立离退休老同志是学院科学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工作理念 交通学院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今天取得的辉煌业绩,无一不印刻着老同志们艰苦奋斗的足迹,凝聚着老同志的心血和汗水,离退休老同志曾经是学院的建设者,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现在,这些老同志年纪大了,且多数人身体不太好,关心他们是应该的。离退休老同志是学院科学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已成为学院领导班子和所有师生员工的共识,学院的过去是他们开拓的,现在和将来发展也需要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真诚坦荡、相互尊重的待人哲理,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良好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愿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都有一个健康、幸福和充实的晚年,是所有“交通人”的共同心愿。 二、紧紧围绕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这一中心,并以此作为学院老龄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随着交通学院离退休职工数量的逐年增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学院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学院的发展负责、对离退休职工晚年幸福负责,把关心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作为学院老龄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常怀“三心”。 一是诚心。作为一个不同于在职职工的群体,离退休职工由于角色的转换而容易产生失落感,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容易产生孤独感,且常常会被一些同志所忽视或被淡化,容易造成退休职工的误解,认为“人走茶凉”,离退休后单位不再关心和重视自己。因此,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委书记亲自抓,各系党支部书记负责各单位老龄工作,学院每年举办迎新年酒会都热情邀请老同志参加,并为每位老同志准备一份礼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他们也享受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学院、各系(所)、中心每年邀请离退休老同志回学院省亲,还组织青年教师与他们一起谈心交流,真心实意向他们学习,诚心诚意向他们取经。此外,学院还为三位老教授举行了八十或七十大寿,分别是举办了席龙飞教授八十大寿暨学术研讨会、王呈方教授七十大寿暨学术讨论会、沈成武教授七十大寿暨学术交流会。 二是细心。“天下之事,必做于细”。我们认为只要做到“感情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就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退休职工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院领导对退休职工做到了“三必访”,即做到患病必访,有困难必访,逢年过节必访。如船海系退休教师陈祖庆一直是独身一人,临终前近三个月一直住在医院,时任船海系原党支部书记的陈克强老师细心安排青年教师和部分研究生轮流到医院值班照顾陈教授,直到他去世以后全部料理丧事。还有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老领导吴秀恒教授,儿子一直在国外,生病期间,学院刘祖源教授团队的教师和博士生及学院相关人员自觉到家中和医院精心照顾。此外,学院对生活困难的退休老同志提供一些物质帮助,还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研究生特色党日活动,让青年学生走进退休党员教师家里,一方面让青年学生学习老教授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通过青年学生向老同志们传递一些最新社会资讯,对老同志们的孤寂开展情感援助。另外,每逢过年过节,学院都会把组织的温暖送到退休教职工的心窝里,离退休教工深切地感受到了组织上实实在在的关心,纷纷表示感谢,有的老同志说:“我们虽然不缺少这些东西,但这充分体现了领导和组织的关心,礼轻情重,使得我们心理上很安慰。” 三是耐心。社会的改革不断向深度发展,涉及退休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也相继出台,一些退休职工在面临这些问题,尤其是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容易出现生活上不适应,思想上不理解,情绪上不稳定,心理上不平衡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学院就耐心地给予解释开导,作好疏通和安抚工作,确保学院的稳定。如我院退休职工袁光贤老师,多次找学院反映情况,学院每次都是给予耐心的解释,并向学校有关部门如实反映情况,帮退休教师争取有关利益。 三、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交通学院是由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船海系、土木工程系、管理学院三个单位的部分专业合并组建而成,离退休职工人数较多,专业结构丰富,学院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和关心这支队伍,把离退休同志当作学院发展的奠基人、开拓者、传播者和代言人,离退休同志也把学院当作自己的“娘家”,位退心不退,仍然心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并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 1、人才培养。离退休职工是学院的宝贵财富,他们通过建言献策、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参编教材、开展教学督导等多种途径,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贡献。老教授们针对教风改善、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课程设计等多方面,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献计献策。08年以来,王肇庚、陈宾康、吴永富等10余人次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为本科生培养工作做出了贡献。他们还参与教课书的文字修改工作,教材建设、课题申报等指导工作,促进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院还组织以周庭芳教授为组长的教学督导组和考风督导组,参与学院教学质量的管理、监控与指导,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督促指导,有效促进了学院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为“学在交通 创新交通”品牌学院的建设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2、科学研究。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方面,离退休教师是一笔丰厚的宝贵资源,学院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中的作用。对退休后愿意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学院给予大力支持。在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王献孚教授在退休后先后出版了《船用翼理论》、《空化泡和超空化泡流动理论及应用》等学术著作,并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此外,王杰德教授等一批退休老同志,在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台州、宁波、杭州等船舶研究院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丰富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得到了继续发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董元胜、于明澜、冯杏娣等退休老教授凭借其多年的设计经验,带领设计院年轻的技术队伍锐意进取,大胆求新,使得武汉理工大学华东船舶设计院很快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推出了多型市场需求的海洋运输船舶及工程船舶,创造了我校船舶自行设计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我校我院赢得了业界声誉,也打破了市场上对我院多年来只擅长内河船舶,拙于海洋船舶的传统观念。几年来,他们累计设计了近400条各类海洋船舶,载重吨接近150万吨。 3、文化传承。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学院高度重视退休老同志在文化传承,尤其是专业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退休教师席龙飞教授自97年退休后,一直致力于中国造船史和船文化研究,目前担任我校造船史研究中心顾问,先后出版《中国造船史》、《船文化》等学术著作,并为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讲授中国造船史等内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退休教师顿贺教授退休后,与席龙飞教授一起进行船史研究,在我校、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相关讲座,还应湖北和武汉市科协的邀请为中小学生作造船史的科普讲座,还多次参与我国古船复原工作,顿贺教授制造了很多古今船舶模型,在学校成立航海博物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休教师郝天靖作为“高校桥牌的守望者”一直致力于桥牌文化的传承,目前郝天靖教授在武汉六七所高校都办了桥牌培训班。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离退休老同志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在学院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奉献了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搭建了我们奋斗前进的平台,关爱老同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尊重老同志、关心老同志。只要我们以诚心、细心、耐心的态度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就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