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夕阳风采

弘扬武汉建桥文化的优势——闵嘉国

2012-11-14 19:05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弘扬武汉建桥文化的优势

闵嘉国


  武汉市处于长江与汉江相汇之处,而且市内的湖泊很多。为此,生活离不开桥,每架起一座桥,就搞活了一片交通,带动了道路建设,路是桥的延伸,桥是路的拓展,桥则成了繁荣经济的纽带。君不见,武汉长江二桥建成,造就武汉市迎宾路上中、外大商场林立,商品经济兴隆,造就了新的文化街景。纵观武汉的建桥史就是一部建桥文化发展史。

  一、武汉建桥技术体现时代文明的发展

  就武汉而言,清朝时也建造过长江桥,但只是两座浮桥。1852年(咸丰二年)12月,太平天国军队攻克汉阳后,在汉阳与武昌江面建起了两座浮桥,一座从汉阳鹦鹉洲到武昌白沙洲,一座由汉阳南岸嘴至武昌大堤口。顿时,“人马来往,履如坦道”此举可透视出太平天国在武汉军事的得势和对这块地盘的看重。

  如今我们看到的武汉长江大桥,科学含量大大超过了太平军建的浮桥,可称为是第一座在长江上建的钢结构桥梁。它是中苏专家智慧的结晶,它是武汉人民汗水的结晶。长江大桥从1955年9月1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竣工,比原计划提前1年3个月。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钢横梁,双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2.25m人行道,包括引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m,采用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和新的深水管柱基础施工法等,对发展我国现代桥梁技术开创了新路。目前,中桥大桥局设计的武汉天兴洲大桥,该桥主跨达504m,超过了当今世界上载荷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中跨度第一的丹麦海峡大桥(主跨490m)的跨度。至今,武汉已在长江上建造了7座长江大桥,在汉江上建造了5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上述桥梁的建设难度随时代文明而发展,在设计的新颖上,在钻机的改良上,在环保问题上均体现了高科技建桥技术的发展。

  二、武汉建桥文化展现的多元化

  武汉人把桥作为民俗绘画的载体。当您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两边的人行道上,您就可以桥上护栏上有中国百花图式的浮雕块。使您又一深刻体会是中国人建的现代化大桥,是长江大桥的四个桥头堡,均是中式园亭建筑的翻版,每个堡顶盖的绿色琉璃瓦则是中国绿色瓜皮帽建筑的典型象征。          

  武汉人把桥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在每一座桥梁建成后,武汉市人就会用楷书、草书、隶书在桥碑上刻上该桥的名字。凡经过武汉长江二桥的人,均可见到悬挂在桥上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书写的行草书体“武汉长江二桥” 的横匾。表明武汉市人不忘记将古文化注入现代桥梁中。

  武汉人把桥的取名作为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对历史典故的回味。如,武汉人取第七座长江大桥为“二七大桥”,就是对武汉“二七”铁路大罢工革命先烈的纪念。又如,武汉人在汉江上将某桥取名“知音桥”,就是对汉阳地区发生的俞伯牙摔琴谢樵夫钟子期隐士一事的追忆。

  武汉人把桥作为环卫文化建设的主建筑。每建筑一座过江桥、过湖桥、过路的高架桥,武汉人用自己的审美观,注意桥上卫生的保洁,注意桥面安装隔音墙防止噪音污染;并且注意桥下路面的绿化带建设。对桥上凡是能用鲜花装饰的地方均用之。如,在珞瑜路、珞狮路上几座行人过街桥上两旁用悬挂花盒方式上缀许多太阳花、蝴蝶花使人观后悦目。在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大门的行人过街桥上,既有花园式的主体设计,而且每年秋天,洪山区洪山街办在该地举办菊花展览,丰富了居民的花文化生活。

  武汉人把桥作为武汉人把武汉建成国际大都市的豪言壮语的载体。最近,武汉人及全国到汉的人士您们均可看见在武汉市的许多行人过街的天桥上(如洪山区文秀街天桥上)的两旁护栏下悬挂着红色正楷字标语: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可以说,很巧妙地利用桥作载体,向全国人民,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武汉人励志创新的精神。

  三、武汉桥文化在延续中发展及期盼

  武汉的经济在发展,城市社区在发展。即要求武汉的道路交通发展,其中必然要求武汉的建桥发展,我们武汉市不仅还要在长江和汉江上继续建桥,还要在市内湖泊上,高速公路,外环线上建许多桥。我们最近在东湖建造了东湖光谷大桥,使“八一路”与“喻家湖路”贯通起来,它加强了武汉大学文化区与中国地质大学文化区、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区的联结,也加深了街道口商业区与光谷商业区的互动。

  当然,武汉建桥也存在改进之处。但武汉人发扬建桥文化的优势誓不可挡。我们建议集在汉建桥的专业单位组成武汉大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此公司下设立桥梁工程文化处。主管收集武汉及全国建桥的技术资料和人文资料,筹建武汉建桥博物馆,编写公司职工应具备的桥文化的学习手册,培养参标人员对桥文化的理解,策划在全国和全世界某些媒体上宣传武汉的桥文化。只有既懂建桥技术,又懂桥文化的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建桥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永葆企业的生命常青。

 

                                                   2012年11月13日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有任何问题及建议,请联络:ltxc@whut.edu.cn
联系方式:武汉市武昌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   邮编:430070
Tel:86-27-87859073    Fax:86-27-8785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