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晚霞更辉煌——徐长佑2012-11-01 17:41 来源:离退休工作部夕阳无限好 晚霞更辉煌 资环学院 徐长佑
我是一名福建农村的孩子。1946年考上国立广西大学后,又兴奋、又茫然。因为在旧社会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但我没有想到,1950年大学毕业后,我能分配到东北大学任教。我更没有想到,工作一年后,教育部又选拔我为留苏研究生,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俄语。那时我的内心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报答共产党、报效祖国。1955年我研究生毕业又回到东北大学工作。1950-1975年在东北大学、1975-1997年12月在原武汉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1998年我退休,学校要返聘我。考虑到还有科研任务正在进行,我很高兴的同意了。这一年秋我的家乡南平市要建一座投资6000多万元的钽铌矿,邀请我参加采选初步设计的评审和技术把关,并聘请我当技术顾问。随后市领导又希望我能为家乡的矿产资源开发做些调查摸底。我征得校和学院领导的同意后,先后组织了三批教授,较全面地实地考查了南平市所属的10个县市的矿点,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和建设的建议。为了促进市和学校的合作,2001年南平市市长带领10个县市的有关领导到我校共同商议并签订了关于教育与科技合作的协议书。按协议,我校在南平市内开办一个硕士研究生班,2003年正式开学。南平市要在武夷山筹建武夷学院,我也为筹建工作(原南平高等师专升为本科)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我校承担并完成了南平市非金属矿科研三项。晚年我能有幸为家乡做些事,是很欣慰的。要说明的是,这些工作是在校领导的支持、同行专家的参加下完成的。这里包括余永富院士到现场考察,还给武夷学院作学术报告,这些都是我很感激的。退休后我按时完成了四项科研任务,其中两项国家“九五”攻关,获得了2001年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另一项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三校合并后,学校仍没有院士,我想我们是“211”国家重点大学,不能没有院士,于是我主动陪同周祖德校长等领导外出聘请,经过几番努力,2001年终于从长沙将余永富院士请进校门,落户我校。三校合并后,周校长要继续返聘我,想让我当他的顾问,我没有接受,但我承诺只要需要,我会自愿为学校做我力所能及的工作。退休后,我自己没有再承担科研任务,但是我仍为在职教师争取到科研工程6项,合同经费100多万元。此外,我也很看重学校的发展,当看到一些学校不良现象和该做的事时,我会及时向校领导提出我的看法和建议。例如2005年在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我做了个人学习总结,同时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走向和考试舞弊盛行等行为很是勘忧,从而写了一系列的建议措施;2004年我看到矿业学科增设了《安全工程》新专业,这是个很重要的专业,为此,我从专业重要性、办学条件等方面,在2004-2008年连续三次向学校建议,要在资环学院增设该专业。直至学校招生了,我才安心。学校为了鼓励我,于2004年教师节在《武汉理工大学报》以“甘为默默奉献的铺路石——记资环学院退休教师徐长佑教授” 为题进行报道。2005年和2009年校离退休党组织评我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我被省委授予“湖北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这些鼓励使我更加感觉到,我做得还是很不够的。 我现在85岁,常想我这一辈子都在学校当教师,培养出数千名本科生和20多名研究生。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博士、教授、院士;有的当上院长、校长、司局长和省长。这些学生那怕已是院士,路过武汉时,也常会拿着鲜花到我家来看我;有的在国外工作,虽然是名牌大学的终身教授、系主任,到上海或北京办事时,会经常来电话嘘寒问暖,有时在办完事后,在回家的前一天会特意乘机到武汉,在我家住一宿,次日再搭机出国回家。这时我会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每当我想起这些时,我就会想到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之所以有今天,我之所以能为社会做些贡献,是党对我的培养教育的结果,是国家给我创造了好机会。怀着感恩之心,我要好好工作,报答共产党、报效祖国。人们都说:“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而我觉得“夕阳无限好,晚霞更辉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